鱼骨图分析法
鱼骨图分析法
鱼骨图分析法(又称因果分析法、石川图)是一种通过可视化结构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,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。其核心是通过系统化梳理因果关系,帮助用户从复杂现象中提炼关键影响因素,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。以下是该方法的详细解析:

一、核心结构与类型
鱼骨图以“鱼骨”形态呈现,包含以下要素:
- 鱼头:标注待解决的问题或目标(如“产品合格率低”“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”);
- 主骨(大骨):代表问题的主要分类维度,通常采用经典框架:
- 人机料法环(适用于生产管理):人员、设备、材料、方法、环境;
- 人事时地物(适用于行政管理):人力、事务、时间、地点、物资;
- 分支(小骨):对主骨进一步细化,挖掘具体原因(如“培训不足”属于“人员”主骨下的分支)。
根据用途可分为三种类型:
- 原因型鱼骨图(鱼头在右):分析问题成因,如“为什么项目延期?”;
- 对策型鱼骨图(鱼头在左):制定解决方案,如“如何提升团队效率?”;
- 整理问题型鱼骨图:梳理复杂问题的结构关系。
二、实施步骤
明确问题
将核心问题或目标清晰标注于鱼头,确保团队对分析对象达成共识。确定主骨维度
结合问题性质选择分类框架(如“人机料法环”),作为主干分支。头脑风暴与归类
通过团队讨论列出所有可能影响因素,按逻辑关系归类到对应主骨下。例如:- 设备问题:老化、维护不足;
- 人员问题:技能不足、沟通不畅。
深度挖掘原因
对每个分支进行多层级追问(通常建议3-4层),直至触及根本原因。例如:- 一级分支:设备故障率高 → 二级分支:缺乏定期维护 → 三级分支:未制定维护计划。
验证与优先级排序
通过数据验证各原因的实际影响,使用帕累托分析(80/20法则)筛选关键因素。制定对策
针对关键原因设计解决方案,形成对策型鱼骨图或行动计划表。
三、典型应用场景
- 质量管理
分析产品缺陷原因(如制造工艺偏差、原材料不合格)。 - 项目管理
识别项目风险(如资源不足、需求变更频繁)并制定应对策略。 - 流程优化
诊断流程瓶颈(如审批环节冗余、信息传递延迟)。 - 市场分析
探究客户满意度下降的潜在因素(如服务质量、价格竞争力)。
四、优势与局限性
优势:
- 直观呈现复杂因果关系,促进团队协作与系统性思考;
- 适用于多领域问题,操作门槛低,工具普适性强。
局限性:
- 依赖经验判断,可能遗漏隐性因素;
- 需结合数据验证,避免主观臆断。
五、实例说明
案例:分析“线上订单交付延迟”
- 主骨维度:流程、系统、人员、外部因素;
- 分支细化:
- 流程:分拣流程复杂、包装效率低;
- 系统:订单系统卡顿、库存数据不同步;
- 人员:配送人员短缺、培训不足;
- 外部因素:天气影响、第三方物流延误。
通过此分析,可针对性优化分拣流程、升级系统、增加人员培训等。
鱼骨图分析法通过结构化思维帮助用户穿透表象、直达问题本质,是质量管理与决策支持的重要工具。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结合定量数据验证,并动态调整分析框架以适应不同场景需求。